近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哈尔滨理工大学协办的2025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5)在黑龙江举办。本次大会以“以智赋能 掌控未来”为主题,10位院士,3500余名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代表参会,近千万人次在线观看了直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说,自动化技术面临着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机遇,期待通过本次盛会,让院士专家的前沿洞见为技术探索锚定方向,让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对话为成果转化疏通堵点,让海内外学者的思想碰撞为创新突破点燃火花,把大会凝聚的共识转化为推动自动化技术迭代升级、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实践动能,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坚实力量。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名誉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以“从概念生成到意图驱动的智能”为题作大会报告。他指出,随着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学习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正经历从传统的模式拟合与被动响应,向“意图驱动智能”的转型。这种转型旨在使系统能够理解、构建并实现多层级的目标、约束与价值,而不仅限于执行显性指令。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架构的革新,更推动了智能内涵的拓展:人工智能正由依赖大规模模型堆叠与响应式交互的范式,向具备因果推理、概念生成、深层意图理解与价值对齐能力的认知型智能体演进。在这一过程中,概念生成是知识抽象、推理与迁移的核心机制,使智能体能够进行环境建模与跨域泛化。因此,将概念生成与深层意图建模相结合,是迈向类人智能的关键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制造自动化”为题作大会报告。报告回顾了自动化技术在历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的作用,总结了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演进和发展历程,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特征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初步阐述了新一代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框架演进和体系变革,并对制造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理论、开发方法和应用范式等进行了拓展研究。最后,他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制造自动化系统和软件的变革性发展前景。
大会还隆重举行了2025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荣誉称号授予仪式,十位科技工作者获此荣誉。
大会设置“具身感知与智能机器人”“先进导航与智能信息融合”“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共融机器人”“先进光电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等36场平行会议,30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学术进展,共话产业新未来。
本届大会首次举办优秀青年人才跨界交流会,设置青年科学家论坛、博士生交流会和学生工作发展论坛,汇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领军企业家,通过思想碰撞激发创新灵感,以跨界对话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为领域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大会同步特设期刊主编面对面平行会议,搭建核心期刊主编与科研人员的沟通桥梁,精准破解论文发表与学术传播中的实际难题。此外,还组织开展10场论文口头汇报与1000余篇论文墙报展示,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切实为自动化领域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铺路搭桥。
大会同期进行了“CAC杯”交接仪式,2025中国自动化大会承办单位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沈毅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蔡成涛共同将“CAC杯”转交给2026中国自动化大会组委会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侯增广与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
侯增广表示,2026中国自动化大会恰逢中国自动化学会65周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诚挚邀请全球自动化界同仁2026年齐聚北京,庆祝学会65周年华诞,谱写自动化事业新篇章。
中国自动化大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自2009年创办以来,历经十六载,已成为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领域国内高层次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以前瞻视角和超前思维推进多领域交叉汇聚,有效贯通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自动化领域创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詹媛)
股票配资工具,配资官网平台,正规实盘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